字号: 打印
分享:

延安:前三季度县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延安:前三季度县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11-19 09:50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延安市上下围绕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任务,针对经济运行的短板和矛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基本情况

 

  1.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县域经济总量756.97亿元,比上年同期(调整后)增加了168.07亿元,占全省县域经济比重10.3%,低于全省县均水平26.56亿元。全市11个县中,百亿元以上的县有四个,即志丹县101.85亿元、吴起县105.22亿元、洛川县169.49亿元、黄陵县108.33亿元。从GDP增速看,全市11个县增速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的有7个县,增速最高为黄陵县12%,超全省县域经济增速3.4个百分点,其余6个县分别是子长县、宜川县、富县、洛川县、延川县和黄龙县。

 

  全市区域经济总量303.18亿元,占全省区域经济比重3.4%,比上年同期(调整后)增加了37.6亿元,其中宝塔区经济总量230.46亿元,增长8.1%;安塞区72.72亿元,增长8.7%

 

  2.工业增速加快。全市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497.80亿元,占全省县域工业13.0%,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全市11个县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的有8个县,富县增速最高为14.7%,超全省县域工业增速5.2个百分点。其余7个县分别是:延川县、子长县、甘泉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和黄陵县。

 

  全市区域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占全省区域工业增加值比重4.0%,比上年同期(调整后)增加了15.88亿元。增长9.8%,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宝塔区增长9.8%;安塞区增长9.7%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较上半年收窄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县域投资平均增速14.9个百分点。全市11个县中7个县呈两位数增长,5个县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分别是延长、志丹、甘泉、宜川、黄龙。增速最高为延长县增长70.8%;最低为富县下降64.1%

 

  全市区域固定资产投资0.1%,低于全省区域投资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其中宝塔区下降5.8%,安塞区增长62.4%

 

  4.服务业增速稳中有进。全市县域服务业增加值203.73亿元,占全省县域工业8.1%;同比增长10.7%,比全省县域服务业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全市11个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有8个县,分别是:延长县、延川县、志丹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其中较上年同期增幅最大为黄陵县增长15.2%,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降幅最大为吴起县增长8.9%,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

 

  全市区域服务业增加值163.56亿元,占全省区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2%;增长8.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两个区增速分别为:宝塔区增长9.0%,安塞区增长8.3%

 

  5.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全市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28亿元,占全省县域社零比重6.4%;全市县域社零增长10.9%,比全省县域低0.8个百分点。全市11个县区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有4个县:延川县、甘泉县、黄龙县和黄陵县。增幅最大为甘泉县增长12.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降幅最大为富县增长11.0%,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

 

  全市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4亿元,占全省区域社零比重2.6%;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两个区分别为:安塞区增长11.5%,宝塔区增长10.1%

 

  6.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全市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3.55亿元,比去年同期(调整后)增加44.35亿元,占GDP比重25.6%,比全省低28.4个百分点。11个县中,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最大的黄陵县32.08亿元,最小的黄龙县3.61亿元。全市11个县非公占比均处于全省靠后,非公占比最高的甘泉达到42.4%;最低的洛川县只有16.5%,相差25.9个百分点。

 

  全市区域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6.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12亿元,占GDP比重38.4%,比全省低15.6个百分点。其中宝塔区实现非公增加值98.19亿元,占GDP比重42.6%;安塞区实现非公增加值18.33亿元,占GDP比重25.2%,区域非公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7.总税收收入增长趋缓。全市县域总税收收入113.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88亿元,占全省县域总税收收入的13.5%;县均10.35亿元,全市11个县总税收收入平均增速为30.9%,低于全省县域总税收收入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全市11个县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有5个县,分别是:延川县、子长县、富县、洛川县和黄陵县。11个县总税收收入增速“五升六降”:延长县、延川县、志丹县、洛川县和宜川县较上年同期提高,增幅最大为洛川县增长31.4%,同比提高64.1个百分点;子长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黄龙县和黄陵县较上年同期下降,降幅最大为黄陵县增长37.4%,同比降低80.8个百分点。

 

  全市区域实现总税收收入34.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亿元,占全省区域总税收收入的3.6%;增长29.9%,比全省区域10.4个百分点。其中宝塔区完成总税收收入23.98亿元,增长34.7%;安塞区10.8亿元,增长20.5%

 

  8.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1元,同比增加1385元,其中宝塔、安塞、子长、吴起等4个县区均高于全省水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增速与去年持平,比全省低0.1个百分点,其中安塞、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7个县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66元,增加1825元,其中宝塔、安塞、吴起3个县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增速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其中安塞、子长、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8个县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增加626元,其中安塞、甘泉、吴起3个县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9.0%,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1个百分点。其中安塞、子长、甘泉、富县、洛川、宜川6个县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偏小,服务业发展差异较大。前三季度,全市11个县经济总量仅占全省县域的10.3%,县均规模68.82亿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2.2%。服务业发展差异较大。一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前三季度,总量最大的宝塔区是最小的黄龙县的17.8倍。二是县区增速差异较大,增速最大的黄陵县比最小的富县高9.1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低、发展不均衡。全市11个县和两个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25.6%38.4%,分别比全省县域水平低28.415.6个百分点。11个县中,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最大的黄陵县32.08亿元,相当于最小的黄龙县8.9倍。非公占比最大的甘泉县42.4%,最小的洛川县16.5%,相差25.9个百分点。两个区中,宝塔区非公总量相当于安塞区5.4倍,宝塔区非公占比42.6%,而安塞区仅有25.2%,相差17.4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长总体缓慢,部分县区大幅回落。由于施工项目个数仍然明显减少,新开工项目不足,导致投资增长的压力很难缓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长缓慢。全市11个县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县域14.9个百分点,其中富县降幅最大,下降64.1%,同比降低77.8个百分点;延川县下降1.4%,同比降低31.5个百分点。两个区增速低于全省区域5.3个百分点,其中占全市固投38.1%的宝塔区下降5.1%,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扩大经济规模。一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大对县域工业的投资,确保工业投资持续稳健增长,发挥能源县资源优势,延长能化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高端能化产业。二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补联动,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咨询、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三要重点抓好电子商务和旅游这两个综合带动型产业,放大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优势,全力打造“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不断拓展县域服务业发展空间,缩小县域服务业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二要发挥地理位置、石油资源等综合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资源、技术、市场对接,推动县域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抓好战略机遇,发挥县域自身优势,释放优质产能,努力使县域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粮食、生猪等大宗农副产品的生产,继续以品牌为引领、加工为龙头、市场为导向,培育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完善产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推广洛川苹果、延安苹果等品牌农业;二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全市各县(区)必须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也应该对有发展潜力和本地特色的中小企业进行培植,实现数量增加和规模提升,带领县域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三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视大型企业、扶持中小型企业,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尽快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新增企业,使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四是千方百计促进投资增长。一要落实相关部门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全力推进项目进度,督促已开工项目尽早完善各项入库所需资料及时入库,要抓进度、抓工期,争取使项目按时间按进度完工;及时了解未开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未开工项目尽快全部开工;对已开工未入库项目,要督促相关单位完善资料,确保项目尽快入库入统。二要加快项目谋划,密切关注跨地市项目,储备重大项目,充实项目盘子,确保下年投资稳定增长。三要针对部分投资增速回落的县区,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分析投资下降原因,集中力量促增长,确保县域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