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铜川市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创新主题,以城市经济提升为目标,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积极谋划实施推进一批服务业基础性、标杆性项目,铜川市服务业运行呈现总体平稳、发展向好、占比提升态势。前三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9.82亿元,同比增长7.2%,快于生产总值增速2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3.7%,比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0.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7个百分点。
一、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金融存贷款双增。前三季度,铜川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服务业增速2.1个百分点。截止9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1.44亿元,比年初增加61.51亿元,增长14.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5.59亿元,增长14.8%,高出全省贷款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二)邮政、快递质效稳步提升。前三季度,铜川市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量完成9481.3万元,同比增长14.4%;业务总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9873.8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956.9万元,同比增长9.8%。邮政、快递行业发展效益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三)房地产发展加快。前三季度,铜川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服务行业1.6个百分点。铜川市共有房地产项目87个,完成投资22.09亿元,同比增长12.5%,较上年同期提高46.5个百分点;本年新开工面积38.83万平方米,增长37%;商品房竣工面积38.68万平方米,增长107.1%;商品房销售39.83万平方米,增长57.1%,较上年同期提升36.2个百分点。
(四)交通运输小幅回落。受铜川市高速公路货车交通量减少和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减少货运量的政策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客货运周转量小幅回落,同比增长7.5%,较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旅客周转量48440万人公里,下降0.2%,与上半年持平;货物周转量766484万吨公里,增长7.5%,回落1.2个百分点。
(五)规上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1-9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1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娱乐业拉动,分别增长11.7%、16.0%、24.2%、69.5%、27.4%;企业营业利润由负转正,实现利润4986.1万元,收益好的行业有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公共设施管理及卫生行业。
(六)投资增长平稳。前三季度,铜川市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3%。分行业看,一些关键领域、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投入力度加大。其中,住宿餐饮业增长39.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7.6%,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增长45.3%,教育增长21.2%,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46.2%,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95.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及公共管理社会组织行业也大幅提升。
(七)用电量增速较快。前三季度,铜川市服务业用电量3.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高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5.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公共服务及管理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8.6%、18.8%、12.4%、14.2%、18.0%。
二、应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优。近年来,铜川市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亮点频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从企业单体规模和竞争力看仍偏弱。1-9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只有3家,占3.4%;5000万到1亿元的5家,占5.7%;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14家,占16.1%;其余企业收入均在1000万以下;从效益来看,亏损企业27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数的31%,亏损金额7103.1万元。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不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制约了企业较快发展。铜川市经济结构不优、工业运行困难、投资后劲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大环境影响,导致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效益处于低位。
(二)行业结构层次低。从规上服务业看,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卫生四个行业,占比高达74.8%,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23.2%,与民生相关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占比不到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行业仍为空白,企业行业分布不尽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部分行业企业少。目前,邮政、房地产租赁经营、租赁、娱乐4个行业分别仅有1家企业,体育业2家,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四行业仅有3家,由于行业企业数量过少,导致单个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对行业数据影响较大。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规划引领,创新发展思路。产业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前导,要立足铜川市服务业产业分散,规模较小等特点,从发展现状、环境、机遇等出发,细分产业导向,发挥优势,错位发展,进一步明确整体思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及发展举措,国际化、高标准编制铜川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现有服务业的结构层次上进行深化和优化,加快构筑以消费性服务业为基础,以服务于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以服务业集聚区为增长极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档次水平。突出规划引领,打造一批本地特色服务业集群。
(二)突出项目带动,行成集聚效应。围绕产业集群化、全域景区化和增强辐射力三大目标,以文化、旅游为引领,包装、建设一批起点高、前景好、带动力强、影响大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重点产业基金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物流、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对特色鲜明、配套齐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有发展潜力的园区(企业)重点支持,对重点、重大项目坚持抓落地、开工、进度,点对点地协调服务好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效健康发展。
(三)强化跟踪服务,优化政策环境。落实好铜川市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实施意见,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水平、运营成本及社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尽快出台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在审批、用地、税费、投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和优质服务。同时,建议借助“双千工程”,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破除发展瓶颈,实现“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不断积聚动能,促进铜川市服务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人才导向,强化队伍支撑。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紧紧围绕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如科技创新、大数据、互联网、商业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吸引高端人才来铜发展。构建以政府出政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紧缺人才引进模式,提升政策对吸引、留住人才的效应。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培养人才,特别高层管理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