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洛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五大战役全面开展,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一、消费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1.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
从运行轨迹看,消费品市场呈持续增长的特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54.48亿元,同比增长11.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1.8亿元,同比增长10.8%。
2.城镇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乡村
从经营区域看,全市限上企业(单位)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7.7亿元,同比增长11.4%,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7亿元,增长10%。城镇增速快于乡村1.4个百分点。
3.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餐饮收入增长速度
从消费形态看,全市限上企业(单位)实现餐饮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9.9%;限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实现137.7亿元,增长11.2%。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餐饮收入的增长速度。
4.新兴业态发展稳定,传统零售呈现回暖
从新旧业态看,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市达到限额标准的电商企业已达到6家,通过网络获得定单业务的企业有13家,1-9月全市实现网络销售1.1亿元,同比增长9.1%,新兴业态稳定发展。在新兴业态增长的同时,传统零售业也在积极转型,提质增效,通过体验式购物、送货上门、线上加线下等方式获得消费者认可,传统零售业态增长12.1%,比1-6月提高0.3个百分点,传统零售业呈回暖的态势。
5.中西药品类和通讯器材类高速增长,大宗商品销售趋稳
从商品类值看,吃类商品稳定增长,吃类商品实现零售4.14亿元,同比增长16.8%;穿类商品持平,穿类商品实现零售1.17亿元,同比增长2.4%;中西药品类及通讯器材类高速增长,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1.47亿元,同比增长43.7%,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0.06亿元,同比增长47.1%;石油及制品类销售稳定,实现零售10.66亿元,同比增长7%;汽车类商品销售趋缓,实现零售6.14亿元,同比增长15.8%。
二、从流通领域看,批零住餐各行业发展比较均衡,均保持稳定增长
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04.64亿元,同比增长14.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57.85亿元,同比增长13.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5.91亿元,同比增长11.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4.6%。各行业发展均衡,保持稳定增长。
三、当前消费品市场存在的制约因素
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约着本地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品需求不断扩大。从全市本地零售企业商品种类看,种类虽比较齐全,但商品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客都超市和华润万家西街店两个超市商品的比对,华润万家商品品质明显高于客都超市,消费者选择华润万家超市的人数明显多于客都超市,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本地企业与大型连锁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本地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多层次的供给体系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消费市场的发展。
2、收入结构与消费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制约本地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就全市目前的收入结构看,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偏多,中等偏上较少。就消费结构来说,低收入家庭消费主要是生产生活物资上,这部分商品价值偏低,中等偏上收入家庭对于现代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投入相对较多,但本地消费市场能够提供的消费资源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中等偏上家庭对于汽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这部分消费更多的是流向西安等相对发达的城市。收入结构的不均衡,发展的不充分也制约着本地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意见及建议
1.鼓励本地商贸企业继续实施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经营者服务消费者能力。
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转型对批零住餐行业经营者提出了新需求。今后居民消费结构将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向文化、娱乐、旅游、教育等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居民消费将更加重视安全、环保,更加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这就要求各行业经营者必须尽快适应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业态结构,经营者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努力为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便利、实惠、安全、绿色、高效的消费环境,
2.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扩大就业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鼓励和支持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为农民增收找到新路径,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群众在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切实减少群众医疗费用支出。通过增收和减负两方面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