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咸阳市前三季度蔬菜生产情况简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咸阳市前三季度蔬菜生产情况简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11-08 09:16
字号:
打印

  蔬菜业作为咸阳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一直是各级政府发展的重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今年全市气候条件优越,温度适宜,雨水充分,蔬菜生长态势良好。据统计监测,前三季度全市蔬菜发展迅猛,呈现量增价升的喜人局面。现将前三季度蔬菜生产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蔬菜生产主要指标分析

 

  (一)大宗蔬菜稳健增长。全市前三季度蔬菜总播种面积为113万亩,同比增2.62%;总产量为256.3万吨,同比增4.75%。其中:叶菜类播种面积为20万亩,同比增2.91%,产量为33.9万吨,同比增5.06%;白菜类播种面积为6.2万亩,同比增4.87%,产量为11万吨,同比增3.45%;甘蓝类播种面积为7.8万亩,同比增3.28%,产量为36.5万吨,同比增5.11%;瓜菜类播种面积为12.1万亩,同比增2.65%,产量为40.6万吨,同比增4.36%;(二)特色蔬菜结构优化。菜用豆类播种面积为3万亩,同比增3.5%,产量为4.8万吨,同比增5.04%;茄果菜类播种面积为29.4万吨,同比增2.5%,产量为86.3万吨,同比增4.08%;葱蒜类播种面积为19.3万亩,同比减0.65%,产量为27.3万吨,同比增3.22%;(三)瓜果生产增幅明显。瓜果类播种面积为10.8万亩,同比增3.72%,产量为26.8万吨,同比增3.61%。其中:西瓜播种面积为8.7万亩,同比增6.3%,产量为24.4万吨,同比增3.89%;香瓜播种面积为1.7万亩,同比减0.23%,产量为1.8万吨,同比减2.92%;草莓播种面积为0.37万亩,同比增2.73%,产量为2吨,同比增4.21%

 

  二、全市蔬菜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蔬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咸阳市各级政府特别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销售指导、技术支持等,鼓励各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强龙头、建基地、提品质、打品牌、扩市场”的思路,以蔬菜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积极开拓市场为主攻方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瓶颈,巩固和提升蔬菜发展水平。全市自年初就积极筹划各种特色蔬菜种植规划,新建各类蔬菜大棚95个、食用菌大棚72个、香菇大棚136个。

 

  (二)大力发展现代蔬菜园区,促进各类特色蔬菜种植,特别是无公害、无添加的绿色蔬菜。泾阳县、三原县、兴平市和武功县四个蔬菜种植大县更是把蔬菜作为本县的主导产业,培养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和示范园区,新增蔬菜园区32个、辐射周围156个村,带动农村劳动力1.2万人,极大的促进农民增收。咸阳市在积极引进、培育各种新特优蔬菜品种的同时也大力推广各种有机肥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止工作。

 

  (三)继续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也是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之一,呈现出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效益好,销售紧俏的局面。三季度种植中药材2.3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9.7%,产量3.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1.04%。中草药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五县。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在北部五县的扶贫村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使得大部分农民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存在的问题

 

  1、发展方式较为传统。蔬菜仍以露天生产为主,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没有改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季节性和结构性供应不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2、农业技术应用有待提高。蔬菜生产仍然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安全使用农药意识不强,部分地区仍存在违禁使用农药以及过量使用化肥等问题。一些蔬菜种植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特别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农民群众在短时间内难于接受,动员农民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难度较大。

 

  四、对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1、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优良的品种是优质高效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影响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加强对农户的科学管理宣传工作,发挥泾阳、三原等传统菜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提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规模蔬菜生产基地的产业带动能力,促进蔬菜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积极向广大菜农宣传无公害蔬菜栽培基础知识、严格监管在蔬菜上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化肥、激素,让蔬菜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健康的生活消费品。

 

  3、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泾阳、三原、武功等蔬菜优势产区,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完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鼓励蔬菜加工企业和蔬菜合作社以各种形式与菜农和蔬菜种植大户结成稳定的产销结构和利益联动机制,提高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