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咸阳市上下聚焦“追赶超越”,矢志爬坡过坎,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韧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初步测算并经评估反馈,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2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11.92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41.85亿元,增长8.3%。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66.82亿元,占GDP的53.5%,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9.34亿元,同比增长3.5%,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66.86万吨,同比增长2.2%。全市蔬菜总产量256.3万吨,同比增长4.8%;园林水果产量140.4万吨,同比增长0.2%;出栏生猪115.6万头,同比下降1.2%;出栏羊31.3万只,同比增长1.5%;肉类总产量10.6万吨,同比下降2.1%。
2、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9.57亿元,同比增长9.9%,较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2%,非能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7.7%。
七大支柱“五增两降”。电子工业增长23.7%、装备制造增长10.2%、食品工业增长7.3%、能化工业增长5.8%、医药工业增长5.0%,建材工业下降0.7%、纺织服装下降3.2%。
大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增长。76种主要工业产品48种实现增长。其中精制食用油增长29.0%,中成药增长28.5%,乳制品增长11.1%,平板玻璃增长2.7%,服装增长12.1%。
企业效益好转。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9.1亿元,同比增长5.9%,较1-5月提高0.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降幅较1-5月收窄1.4个百分点。
3、投资增速稳步加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较上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3.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8%,分别较上年同期加快4、8.9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19.7%;第二产业同比下降21.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1.5%;第三产业同比增长32.3%。
4、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76亿元,同比增长11.4%,与上半年持平。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14.43亿元,增长12.9%,较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1.47亿元,增长12.0%;乡村121.29亿元,增长9.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2.7亿元,增长14.4%;商品零售400.05亿元,增长10.8%。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6.5%,快于全市限额以上增速23.6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1.7%,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5、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9元,同比增长9.1%,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0元,同比增长8.1%,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0元,同比增长8.9%,同上半年持平。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96,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6、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7.21亿元,同比增长74.0%,较上半年加快4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89亿元,增长32.8%;进口29.3亿元,增长114.1%。
二、经济增长韧性增强
1、服务业占比提高。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最高,高于全市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3.4%,高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
2、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2%,较上半年加快9.7个百分点,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50.4%,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3、新兴动能持续发力。全市高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6.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6.5%,快于全市限额以上增速23.6个百分点。
4、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38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5.0%,较上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9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25.5%,税收占比达到80.4%,较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293.91亿元,同比增长10.9%,增支19.4亿元。八项支出增幅15.7%,民生支出占比85.3%。
三、要素保障有力
1、工业用电量增长加快。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4%,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6%,较上半年加快2.0个百分点。
2、存贷款余额同步增长。截止9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139.33亿元,同比增长11.8%;各项贷款余额1455.86亿元,同比增长15.2%。金融存贷比46.4%,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3、物价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8%,衣着上涨1.8%,居住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4%,交通和通信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7%,医疗保健上涨5.3%,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累计同比上涨1.8%。
四、需要关注的问题
1、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受重点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和环保督查等因素影响,停产减产企业增多。9月份全市停产企业107户,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4.5%,同比减少产值20.5亿元,拉低当月增速8.3个百分点;减产企业260户,影响产值48.6亿元,拉低当月增速19.6个百分点,其中116户企业当月增速下降20%以上。全市工业项目投资同比下降21.5%,工业投资占比31.5%,较上年同期回落9.0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78.8%的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7.4%。
2、项目建设压力较大。全市入统在库项目(不包括房地产项目)2486个,同比下降9.2%;新增项目1472个,同比下降1.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9个,下降14.9%。市级重点项目的92个新建项目中31个项目未入统,63个续建项目中5个项目未入统。全市92个新建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26.2%,63个续建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48.7%。
3、新增企业占比小。1—9月,全市在库规上企业1927户,其中年内新增107户,占比为5.6%,低于省考目标任务4.7个百分点。工业和批发零售业新增企业户数少于上年同期。
五、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研判稳增长。各承担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部门要抓住有限时间,扎实开展“双对双补”,及时分析研判指标情况,靶向施策,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特别是要精准应对环保督查对“散乱污”企业整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解决措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提升服务抓工业。要跟进服务停减产企业,引导企业技改提升、转产脱困、兼并重组,让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要服务好CEC8.6代线、冠捷显示器、雷丁秦星新能源汽车等新建企业,促其尽快释放产能。
三是狠抓项目促投资。要紧盯未开工项目,制定推进计划,促其尽快动工建设。要围绕CEC8.6代线、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打通上下游产业,做大做强配套企业,着力解决有效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下降的问题。
四是提升效能优环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真正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咸阳的发展创造最优环境。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聚焦“追赶超越”,矢志爬坡过坎,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韧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初步测算并经评估反馈,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2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11.92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41.85亿元,增长8.3%。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66.82亿元,占GDP的53.5%,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