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商洛市前三季度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商洛市前三季度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10-25 09:08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商洛市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平稳,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养殖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78亿元,增长3.5%,实现增加值55.87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31.07亿元,增长3.8%;林业4.26亿元,增长13%;牧业16.33亿元,增长0.2%;渔业0.3亿元,增长7%;农林牧渔服务业3.91亿元,增长8.6%

 

  一、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种植业长势良好,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

 

  1、秋粮有望再获丰收。7月下旬以来,全市天气晴好,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气温较为适宜,加之病虫害发生整体偏轻,初步估测玉米、豆类、薯类等秋收农作物获得丰收。秋粮播种面积159.71万亩,预计全市秋粮产量36.86万吨,同比增长6.8%

 

  2、经济作物形势喜人。油料生产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油料面积14.52万亩,增长8.3%,产量达到2.09万吨,增长11.2%。全市蔬菜种植结构优化,产能逐步提升。蔬菜面积28.65万亩,增长4.4%,产量43.89万吨,增长2.8%

 

  3、特色种植业迅猛发展。食用菌产量大幅度增长,产量达到2.29万吨,增长62.3%。茶叶产量累计0.49万吨,增长13.9%

 

  (二)林业生产稳步推进,林业经济快速增长。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追赶超越”步伐,商洛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工程。三季度,预计全市造林面积37.098万亩,人工造林19.90万亩。林业经济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林业产值7.23亿元,同比增长13.8%

 

  (三)畜牧养殖稳定发展,主要畜产品价格止跌回升。

 

  1、畜禽存出栏基本稳定。三季度全市主要肉类产量2.26万吨,同比增长0.5%,扭转了上半年下降的局面。猪、牛、羊存栏分别下降1.2%4.5%1.9%,出栏分别增长2.7%6.1%3.4%,家禽存出栏分别下降1.3%3.8%。禽蛋产量下降4.5%。牛奶产量下降6.3%

 

  2、主要畜产品价格止跌回升。三季度,受气温、双节、环评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猪肉需求逐步回升,生猪价格持续上涨。随着产蛋鸡存栏下降,鸡蛋供给减少,加之学校开学鸡蛋需求增加,鸡蛋供大于求的局面改变,鸡蛋价格大幅回升。

 

  (四)渔业经济发展良好,水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冷水鱼产量大幅度提升,水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渔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市水产品产量3450.5吨、321万尾。累计完成渔业产值0.49亿元,同比增长7.6%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补贴力度,但由于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加之农资价格逐年上涨,部分农户对种植业积极性不高,导致好田好地出现撂荒现象。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当前全市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集约经营产业化模式尚未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加工链条短,加工能力低,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竞争力弱,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三新”农业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紧缺。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村“老人农业”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出现“三难”,即抗灾救灾难、抢季节性收种难、科技推广应用难,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益相对低下,农业生产缺乏后劲,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种养殖积极性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固定设施的建设,投入往往是一次性的,在使用上却是长时间的。因此,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使农村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抓好中省市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抗灾避灾能力,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突出精细农业,推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定位要精准。明晰全市农业各产业发展方向,找准着力点,粮食生产要稳粮提质,推广高档优质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经作产业要突出特色,精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培养知名品牌。养殖业要转型升级,加快地方特色家禽、名优特水产养殖,深入对接市场需求,推进养殖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市场导向。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纽带作用,引领广大农民有效对接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三是融合发展。发展精深加工,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一三产业交叉,推广休闲观光旅游,横向拓展农业功能,改变农业功能拓展不足、价值链低端的问题,实现农业全产业、全链条开放式发展。

 

  (三)加大动植物疫情和病虫害监管,提升防灾抗灾能力。一是各农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动植物疫情和病虫害的监测,有效控制动植物疫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二是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常规防控与应急防治措施协调配套,注重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机结合,加强疫情处置,强化信息交流互通,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切实保护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农户种植养殖积极性。

 

  (四)优化劳动力配置组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以发展产业为导向,合理配置农村留守劳动力资源,发挥留守劳动力的最大效益。要在本地特色产业分布规划中,充分考虑区域劳动力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在畜禽规模养殖、设施栽培、农产品购销等各个环节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中各个年龄阶段、各种技能水平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使留守弱势劳动力就业不出乡。二是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加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对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养殖技术及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的指导和服务,广泛开展乡村生产经营、网络应用等方面培训,加快“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的进程,更好的调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