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汉中:投资规模扩千倍 城乡面貌焕然新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市县信息

汉中:投资规模扩千倍 城乡面貌焕然新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8-10-22 08:56
字号:
打印

——改革开放40年汉中投资建设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汉中市历届党委、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紧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日益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发展历程

 

  初级发展阶段:1978年至1999年,投资总量由1978年的0.39亿元增加至1999年的29.83亿元。这个时期是实施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全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

 

  平稳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0.97亿元,年均增长17.9%。这期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

 

  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088.57亿元,年均增长29.7%。“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有力促进投资规模的扩大,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百亿达到120.05亿元,2015年突破千亿达到1039.40亿元,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3.21亿元。

 

  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3.21亿元,是1978年的3700.5倍,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5.67亿元,是1978年的3347.9倍。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优化投资结构,投资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年度规模由2011年的411.3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443.21亿元,增长2.5倍。

 

 

  三、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建设围绕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有重点的展开,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着力点,全市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第三产业极不发达,投资规模小,占比低,相比而言,第二产业投资占比较大。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11.7:53.5:34.8调整为2017年的8.7:13.1:78.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二三一”转变成“三二一”,第三产业投资显著增强。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重点集中在交通运输设施、水利工程和城镇建设等方面,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占七成以上,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四、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

 

  通过40年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全市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南水北调工程、推进中西部铁路建设和区域互联互通的建设机遇,全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一)加快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市委、市政府把交通运输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事关百姓利益的头等大事,不断缓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交通运输投资额由1978年的0.0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6.8亿元。200311月,西汉高速公路勉县至宁强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2007年,被誉为“秦巴第一路”的西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汉中到西安的时间缩短为三小时,随后十天、宝汉高速汉中段相继建成通车,10县区通高速公路,汉中成为全省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环线的地级城市。2017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2049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8164公里,高速公路573公里。公路客运量2311万人,公路货运量4197万吨。20148月,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通航,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41.4万人次,联通城市达到11个。201712月,西成高铁开通,千年来阻隔西北与西南的秦岭天堑由此贯通,蜀道难成为历史,汉中全面融入关天、成渝、汉江经济圈。三条高速公路合围、三条铁路交汇、一个机场直达多个经济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汉中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水利投资力度,提升水利设施水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由无到有,从2000年投资0.61亿元到2017年的377.11亿元,汉江综合整治、引汉济渭工程、南郑云河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林、牧、渔业投资从1978年的0.0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5.93亿元。通过40年的大规模建设,农林牧渔水利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防洪、防涝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三)信息通信和邮电基础网络发展迅速,信息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之后,信息通信和邮政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从2003年的1.3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49亿元,增长5.5倍。固定电话用户由1999年的16.08万户增长到2017年的44.03万户;移动电话从无到有,2017年末达到351.11万户;互联网用户从2005年的4.68万户增长到2017年的57.15万户,增长11.2倍。邮政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分布广泛,邮政业务总量从1978年的0.0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6亿元。

 

  (四)以投资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生态环境打造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突出“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建设,汉中兴汉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园区、滨江新区天汉文化公园、龙岗生态旅游文化园等城市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汉江湿地和兴汉新区主体功能区已初步建成。东关正街、南关正街等旧城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全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产业转型升级投资步伐加快

 

  抢抓西部大开发重要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施百项百亿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动能加速转换的良好局面。

 

  (一)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工业投资仅0.19亿元,2011年,工业投资规模突破百亿达到111.81亿元,2017年达到170.5亿元,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用好用活国家产业政策,主动调整产业投资方向,以投资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以陕飞为龙头,以航空智慧城为载体的装备制造集群,以陕钢集团汉中公司为龙头的现代材料集群,以诸多龙头企业引领的绿色有机食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六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装备制造业投资36.28亿元,绿色食药业投资51.55亿元,现代材料业投资42.52亿元,三大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的76.5%

 

  (三)农业、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果业、茶业、药材园区,农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农业投资68.52亿元,是1978年的1492.8倍。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大力发展生态宜居、商贸物流、健康养老和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2017年,服务业投资1021.51亿元,是1978年的7483.6倍。

 

  六、民生领域投资不断加快

 

  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增加,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快速上升。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40年来,对科教文卫的投入不断加强,1978年投资仅0.004亿元,2017年达到77.12亿元。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始终将教育事业作为社会民生事业之首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汉,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教育呈现出协调、快速、优质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5.12”地震后,一方面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实施学前教育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攻坚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加大教育惠民投入,全面落实学前“一免一补”、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资助政策。2017年,教育投资24.76亿元,年末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普通中学210所,普通小学476所,初中、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

 

  (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全市群众能否同步小康的重要民生工程,坚持以“健康汉中”建设为引领,全面发展卫生健康事业。2017年,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24.72亿元,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987个;床位数2.24万张,是1978年的3.5倍;卫生技术人员23862人,是1978年的2.7倍。

 

  (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场馆开放、广播影视惠民、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等举措,目前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7年,文化产业投资105.99亿元,其中,传统文化业投资11.34亿元,年末拥有剧场4个,“两馆一站”216个,图书总藏量96.27万册,广播及电视发射台11座,发射机102部,电视人口覆盖率99.3%,广播人口覆盖率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