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2020年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分析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2020年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分析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1-02-18 14:10
字号:
打印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狠抓“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坚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为全省非公经济保驾护航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非公经济占比先降后升,经济发展持续恢复。

一、发展情况

2020年,全省非公经济比重先降后升,发展持续恢复,稳中向好态势明显。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3389.78亿元,占GDP的比重51.1%,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554.04亿元,非公占比24.4%,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6066.75亿元,非公占比53.4%,较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6768.99亿元,非公占比53.9%,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非公占比逐步回升,经济恢复明显。一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非公占比下降最大,较上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进入四月,全省各行各业复工复产逐渐恢复,市场需求开始复苏,经济发展的“引擎”逐渐修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减税降费等措施,采取惠企纾困等有效手段持续促发展,努力扩需求,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非公经济占比逐季回升。

二季度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2%,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三季度,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落地生效,奋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非公企业积极作为、创新自救,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共同发力。前三季度,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9%,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发展到年底时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重达到51.1%,比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但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

(一)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占比小幅提升

受疫情及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影响,2020年肉禽蛋菜价格一直处在高位运行。截止2020年12月末,全省活猪平均价格34.2元/公斤,同比增长6.1%,猪肉平均价格51.9元/公斤,同比增长4.4%。牛、羊禽肉价格持续攀升。全省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554.04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4%,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非公占比下降

2020年,全省第二产非公经济增加值6066.75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4%,较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1)工业非公经济小幅回落。受疫情影响,内需疲软,特别是支撑全省非公工业的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影响较大,进入到三季度,随着全面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全省工业生产加速发展,形势不断改善。全年非公工业增加值为4805.5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2%,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2)建筑业非公经济占比回落明显。2020年以来,在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建筑企业施工延迟、速度减缓,务工人员居家防护隔离和开工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省建筑业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286.12亿元,非公占比为49.5%,较上年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非公占比下降明显

2020年,全省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6768.99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9%,较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1)消费市场降幅逐渐收窄。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下降较多,进入6月份,消费降幅逐步收窄,线上消费平稳增长,生活必需品消费刚性增长。全省批发零售业非公增加值1300.67亿元,占行业比重为70.9%,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虽然三季度后逐步好转,但上半年受到的损失难以弥补,全年实现非公增加值361.4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95亿元,占行业比重为96.1%,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

(2)金融业发展平稳。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终端办理金融业务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影响相对较小。全省金融业非公增加值为376.93亿元,占行业比重为20.7%,与上年基本持平,对全省非公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3)房地产非公增加值占比略升。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房地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1401.77亿元,占行业比重为91.1%,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4)交通运输仓储和其他服务业受挫严重。受疫情影响,全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非公增加值为538.11亿元,较上年减少57.96亿元,占行业比重为47.4%,较上年回落8.8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非公增加值2699.99亿元,较上年减少162.64亿元,占行业比重为47.9%,较上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

(四)民间投资活力显著增强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经济发展逐步好转,内生动力开始发力。2020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6.9%,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已连续六个月正增长。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8%,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8.5%;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7.8%;建筑业增长26.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5.6%。民间投资额三次产业比重为9.4:26.8:63.8,第三产业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表明民间投资向更有发展潜力的第三产业转移凸显。民间投资的平稳发展,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和外资,丰富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投资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二、发展特点

(一)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2020年,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是2015年的1.1倍;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是2015年的1.2倍;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是2015年的1.6倍。非公有制经济三大产业增加值占非公经济的比重分别由2015年的5︰51︰44发展为2020年的4.1:45.3:50.6。在非公经济各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积极因素继续累积,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新生动力逐步孕育成长。

(二)对外贸易增势向好

2020年,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形势下,全省不断优化外贸结构,着力稳外贸、保出口,外贸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全年全省进出口完成总额实现3772.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较上年同期提升了7.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075.41亿元,同比增长20.2%,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8.5%;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402.93亿元,同比增长4.7%,同比提升9.9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7%,是我省最大外贸经营主体,为全省对外贸易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短期难以改变

近几年,全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区域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经济基础各不同,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差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南高北低、西快东缓的发展格局仍未打破,且短期无法改变。

全省各市(区)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前三位的分别是安康59.6%、西安53.1%和商洛53.0%,后三位的分别是延安29.0%、榆林40.9%和渭南47.7%。位次情况与五年前基本相同。

(四)非公企业规模较小

从企业规模看,全省“五上”非公企业总体小型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较少。截止2020年末,全省联网直报非公企业23122家(包括纯非公企业和混合所有制非公控股企业),其中小微型企业19066家,占总数的82.5%,大中型企业仅占17.5%,“五上”非公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五)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落后,内生动力不足。非公企业发展初期大多数是借助家族力量,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未能及时建立,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引进缺乏,品牌经营、商业运营滞后,技术创新落后,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