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把握特征补短板 均衡给力促发展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统计数据>统计信息 > 全省

把握特征补短板 均衡给力促发展

文章来源: 陕西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7-04-25 00:00
字号:
打印

——陕西省2016年人口发展报告

 

  2016年,省委省政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良性互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口均衡发展加快推进。

 

  一、人口发展主要特点:总量突破3800万、城镇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拐点初显

 

  (一)常住人口突破3800万人,省内流动更加活跃

 

  2016年,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和出省人口回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省常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总量突破3800万人,达到3812.62万人,较2015年增加19.75万人。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41‰,较2015年提高0.59个千分点,2010年来首次回归到4‰以上。

 

1:2010年以来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近几年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出省人口回流现象进一步显现,省内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据人口变动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省流动人口规模约57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11%,仍处高位。其中:省内流动人口约为496万,占全省流动人口的86.12%,与2015年相比,人数增加约2万人,省内流动人口规模逐年加大。

 

1:2010年以来陕西省常住人口及自然增长率

 

  (二)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人口聚集效应更加凸显

 

  近年来,全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移民(扶贫)搬迁、重点示范镇建设、旅游文化名镇建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为抓手,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全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聚集效应逐渐增强。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34%,较2015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1.25个百分点的增幅。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2010年的4.25个百分点缩小到2016年的2.01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全省城镇化率提高了9.64个百分点,提升速度位居西部地区前列。2016年城镇人口增长至2109.9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404.04万人,年均增加67.34万人。

 

2:2010年以来陕西城镇人口与城镇化率

 

  (三)多重因素叠加,出生人数拐点初显

 

  建国以来,全省人口再生产过程先后经历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生育高峰(19491957年)。建国后,社会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在此期间,全省出生人口维持在50万人以上,出生率维持在30‰以上;第二次生育高峰(1962­1972年)。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在此期间,全省出生人口维持在70万人以上,出生率维持在30‰以上;第三次生育高峰(1986­1996年)。前两次生育高峰主要是受生育的外界条件影响,第三次生育高峰与第二次生育高峰相距25年左右,基本为一代人,主要是源于人口自身的结构特征,受前两次生育高峰的人口惯性影响,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人数低于前两次。在此期间,全省出生人口维持在50万人以上,出生率维持在15‰以上。1996年之后,计划生育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出生人数逐年减少,特别是2000年以后,出生人数基本维持在40万人以内。

 

  2016年,受“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的惯性推动、加之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后符合政策家庭育龄妇女孕育周期,以及生肖偏好所造成2015年部分家庭未生育“羊年”宝宝而推迟到2016年等因素叠加,出生人口数量出现小幅回升,终止持续多年向下的态势,向上的拐点初显。2016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0.64‰,较2015年提高0.54个千分点,是2010年来的最高水平;出生人口2001年来首次超过40万人,达到40.46万人,较2015年增加了2.24万人,在新出生人口中,“二孩”达到14.39万人,占出生人口的三分之一。

 

3:建国以来陕西省出生人口数量及出生率

 

  二、人口发展中的短板:均衡发展压力大、城镇化质量提升压力大、保障充分就业压力大

 

  (一)人口结构矛盾犹存,均衡发展压力大

 

  长期看来,人口发展面临的少子化、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等三大难题在我省表现依然突出,人口结构矛盾犹存,均衡发展压力增大。

 

  一方面,少子化现象依然突出,0-14岁人口仍呈逐年减少趋势。初步测算,2016年全省0-14岁人口占比为14.13%,较2010年减少0.58个百分点;0-14岁人口为约539万人,比2015年略增约4万人,比2010年减少约10万人,比2000年减少约373万人,比1990年少约419万人。

 

  另一方面,老龄化速度持续加速,65岁及以上人口呈逐年增加态势。20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约395万人,比2015年增加约12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77万人,比2000年增加约179万人,比1990年增加约224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0.36%,较2015年提高了0.25个百分点,较2010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

 

4:1990以来陕西省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

 

  伴随着少子化与老龄化现象的双重作用,全省15-59岁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减少。2016年全省15-59岁人口占比降至七成以下,为69.63%,较2015年减少0.41个百分点,较2010年减少2.8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约为2655万人,较2015年减少约2万人,较2010年减少约49万人。

 

2:2010年以来陕西省15-59岁劳动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二)农民进城落户意愿不强,城镇化质量提升压力大

 

  据《陕西省农民进城落户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四成多群体有落户城镇意愿,农民工进城落户存有“前忧后虑”。“前忧”是受城镇生活成本影响,农民工不愿意舍弃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等既有权益;“后虑”是进城农民工更期盼期住房、就业、子女上学和养老等方面政府能有所保障。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与进城农民工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质量提升压力大。

 

  (三)多因素共同作用,保障充分就业压力大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受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等多因素影响,就业市场结构性因素叠加作用凸显,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有所显现,就业压力和潜在矛盾不容忽视。一是企业在加快转型升级时存在就业需求压力。受市场效益、生产任务不足、机器换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有减员倾向;二是“安置难”与“招工难”导致的就业结构压力。一方面去产能行业出现“安置难”的现象,另一方面转型升级行业存在高级技术工人“招工难”的现象,保障充分就业压力较大。

 

  三、补短板,促提升,不断推进人口均衡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

 

  一是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人口再生产周期长,人口政策所形成的影响在政策实施后一段时期才会显现。针对生育二孩的特定人群,要加大高龄产妇生育风险的防控力度,加大对教育体系和婴幼儿养护的投入,降低养育成本,不断完善生育服务政策。二是提高劳动人口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力人口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加快促进劳动力由“劳力”向“智力”转变。三是进一步完善养老政策。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银发巨潮”,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城镇化质量

 

  一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保障进城农民工的既有权益。探索建立土地收益返还、土地增值收益补偿、宅基地腾退等机制,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解决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前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制度。着力实现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均等化,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解决农民工进城的“后虑”。

 

  (三)进一步完善就业措施,提升就业质量

 

  一方面,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分流安置方案,维护好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另一方面,化解结构性矛盾,实施“精准培训”。要优化大学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方向,加大技工培训力度,实施精准培训,使劳动力的素质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与素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