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人口转型发展 城镇化水平提升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 >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人口转型发展 城镇化水平提升

文章来源: 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1-09-27 16:06
字号:
打印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十三五”时期,随着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步推进,我省常住人口发展进入转型期,呈现人口总量增长加快,人口素质提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老龄化程度加深等特征。

一、人口总量

“十三五”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育政策、户籍政策等的逐渐放开,全省人口总量增加较快。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为3955万人,比2015年的3846万人增加了109万人,增长2.83%。其中,201620172018三年,随着生育政策放开以及“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满足了居民的生育意愿,政策调整效果明显,全省累积的生育需求短期内得到集中释放,特别是有生育意愿的“70后”以及一部分“80后”,由于年龄接近生育结束期,大部分较快完成了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转变。随着“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减弱,2019年开始全省人口增长进入稳定期。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17%,女性人口占48.8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5年的106.73下降为104.79,全省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3人,比2015年减少0.62人。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二、地区分布

分区域看,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关中地区较陕南、陕北地区人口集聚能力加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省关中地区常住人口为2587.55万人,相比2015年增加了202.47万人,是陕北地区增长人口的7.4倍(陕北地区增加27.5万人),陕南地区减少69.94万人。西安作为省会城市,仍然是全省人口的集聚中心,西安市常住人口达到1295.2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2.77%,比2015年提高8.21个百分点。得益于近年来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尤其是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

陕南三市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应该看到,陕南地区生态环境宜人,经济发展韧性强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是省委和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全省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随着陕南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人口发展的新变化。

三、人口再生产

“十三五”时期,陕西省人口再生产呈现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特点。2015-2019年,全省出生率在10‰到12‰之间,2020年出生率约为9‰,其中2017年为最高点,死亡率一直稳定在6‰到7‰之间,自然增长率在4‰到5‰之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程度的提升和养育成本的上涨,加上原有积累的生育意愿已经基本完成,今后出生率会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出生人口数量较大。2010-2015年全省出生人口由36.34万人增长到38.22万人,2016201720182019年分别达到40.46万人、42.48万人、41.08万人、40.83万人,全省出生人口依然较大。

四、人口素质

“十三五”时期,全省人口素质得到较大提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指大专以上)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18397人,比2015年增加5200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6年,比2010年提高了0.9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8.89万人,比2010年减少30.89万人,文盲率为2.75%,降低0.99个百分点。

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从总量上看,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2472.76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172.21万人。从质量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12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7年,比2010年提高1.2年。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达1187.59万人,占比48.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9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27.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6个百分点。

五、人口年龄结构

从年龄结构看,“十三五”时期,陕西省人口呈现中间降低,两头升高的态势。2020年,0-15岁人口721.02万人,比2015年增加149.6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24%,该年龄段人口占比从2014年达到最低后开始逐年提高,2020年比2015年提高3.17个百分点;16-59岁人口2472.76万人,比2015年减少147.6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2.56%,该年龄段人口占比在2011年达到峰值(占70.93%)后逐年降低,2020年比2015年下降6.5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759.12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158.0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2%,该年龄段人口占比一直呈上升的趋势,2020年较2015年上升3.35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受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社会抚养系数从2015年的44.75%上升到2020年的59.86%,增加15.11个百分点。其中,0-15岁少儿抚养系数为29.16%,上升7.3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老年抚养系数30.7%,上升7.76个百分点。

与户籍人口相比,我省是人口流出省,有大量的劳动适龄人口外出到省外务工,也进一步加深了我省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受出生人口的下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预计今后几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将继续加深,人口总抚养比持续上升,社会负担持续加重,是我省人口结构的基本特征。

六、城镇化

“十三五”时期,陕西省的城镇化水平呈现稳步提升趋势。2015年陕西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92%,到2020年上升到62.66%,提高了8.74个百分点。根据诺瑟姆提出的“S”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陕西省的城镇化水平处于30%-70%之间,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等因素影响,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

从分地区城镇化率情况来看,我省城镇化发展有以下特点:第一,城镇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为关中,其次为陕北,最低的为陕南;2020年,西安的城镇化水平是7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54个百分点。第二,同一区域内由于工业化水平的差距而导致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很显著。如关中地区的渭南市,由于工业发展较缓慢,2020年城镇化率为49.31%,在全省十一个(市)区中只高于商洛市。第三,城镇分布的空间差异明显。关中地区以西安为中心,以宝鸡、咸阳等城市为次中心,分布较为集中,由此带动向南、向北,城镇密度逐渐稀疏,规模开始变小;陕南地区主要以汉中为中心,城镇分布相对集中;陕北的城镇分布则以密度小和分散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还有较大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是我省今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