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投资增长恢复向好 关键作用持续发挥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 >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投资增长恢复向好 关键作用持续发挥

文章来源: 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1-09-27 16:00
字号:
打印

——“十三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

“十三五”时期,全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20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省狠抓项目扩投资,投资恢复平稳增长,项目建设成果斐然,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投资增长恢复向好,有力支撑经济发展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202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4%,高于GDP年均增速4.1个百分点。2016-2019年,“三驾马车”中资本形成总额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达44.4%,投资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年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增速稳步回升,全年增长4.1%,较2019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1.9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恢复向好,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对促进经济稳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投资结构优化改善,投资活力有效激发

(一)投资结构调整改善。“十三五”时期,全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投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结构持续调整改善。2016-2020年,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2.5%,增速位居三次产业之首,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16年的5.6%提升至2020年的6.1%,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保障;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长3.4%,占比由2016年的27.3%调整至2020年的25%,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第二产业投资仍然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2.5%,占比由2016年的67.1%提升至2020年的68.9%,有力助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

(二)民间投资活力显现。“十三五”时期,全省先后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省民间投资追赶超越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改善。通过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放民营资本市场准入、加快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增速转正的同时占比提升。2016-2020年,全省民间投资年均增长7.3%,增速由2016年的下降3.6%转为2020年的增长6.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6年的42.7%提升至2020年的48%。

(三)三大区域投资均保持增长。“十三五”时期,全省统筹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三大区域投资均保持增长,区域协调性增强。2016-2020年,关中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9%,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加快建设;陕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7%,生态环保、绿色有机相关产业投入加大;陕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陕北持续转型发展。

三、工业投资转型升级,新动能加快培育

(一)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增长。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全省加快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先后出台《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建设进度,工业投资结构加速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6-2020年,全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1.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6年的11.5%提升至2020年的19.6%。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为优化全省工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十三五”时期,全省以《〈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为引领,以产业链为抓手,在稳定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新支柱产业投入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能源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先后实施了延安180万吨甲醇及深加工、榆林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二是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建设了一批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轨道交通、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3D增材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打造特变电工新能源西安产业园、中铁西北高端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规模壮大。三是汽车制造业实现新跨越。全省大力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吉利年产10万辆整车项目、比亚迪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扩建项目等大项目相继投产,2020年全省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4.8%、11.8%,增速位居全国主要汽车生产省份第一,创历史新高。

(三)新动能加快培育。“十三五”时期,全省加快高新产业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和占比双双提升。从增速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由2016年的下降5.9%转为2020年的增长13.4%;从占比看,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由2016年的19.2%提升至2020年的24.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以三星、隆基等为代表的半导体、无人机、智能终端等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医疗健康产业方面,一批生物科技、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一批航天运载动力、航空发动机及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

四、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斐然,“两新一重”建设加快

“十三五”时期,全省紧抓中央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016-2020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7.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16年的29.4%提升至2020年的31.7%,成为支撑全省投资增长的“压舱石”。

(一)综合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如期实现。旬邑至凤翔、绥德至延川、平利至镇坪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100公里,公路总里程超过18万公里,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二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宝兰、西成、西银高铁建成,西安北至机场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突破6000公里。三是航空运输体系完善优化。延安、安康机场投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核心、骨干机场与其他小型支线机场为支撑的“一主多辅、干支结合”的机场布局加快形成。

(二)“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推进。一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在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网络建设等一批项目带动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20年全省信息传输业投资同比增长56.2%,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投资增长73.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增长14.7%。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十三五”时期,全省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镇和特色小镇、城镇公共服务配套等领域建设加快。三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推进有力。西延、西十、西康高铁开工建设,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五、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补短板惠民生成效显现

(一)社会事业投资加大。2016-2020年,全省社会领域投资年均增长2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16年的5.3%提升至2020年的7.2%。2020年,全省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3.4%,其中教育投资增长66.2%,大力建设各类普惠性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改善扩充;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9.3%,国家儿童(西北)区域医疗中心、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健康陕西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7.1%,碑林博物馆改扩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全面推进,51个场馆全部建成,全运惠民八大工程加快实施。

(二)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全省持续加强民生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8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93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二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3+X”农业特色产业规划持续推进,2016-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投资年均增长20.5%。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实施一批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及重点防护林建设等项目,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实现两个历史最好,森林覆盖率超过45%,“绿色陕西”初步建成。

五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作用,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两新一重”、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扬优势、补短板的高质量项目,切实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引领大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投资力量,为新时代追赶超越谱写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